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毛阿敏 >外資品牌逆流而上 國產互聯網電視隻能拚內容? 正文

外資品牌逆流而上 國產互聯網電視隻能拚內容?

时间:2025-11-02 14:34:16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毛阿敏

核心提示

導讀:現如今,智能電視領域紛紛圍繞“4K”“智能語音”“HDR”等黑科技技術,各家電視品牌的硬件配置逐漸呈現出高度同質化現象。與此同時,國內互聯網電視的競爭重心則轉移至電視內容。外資品牌電視增量又增收

  導讀:現如今,智能電視領域紛紛圍繞“4K”“智能語音”“HDR”等黑科技技術,各家電視品牌的硬件配置逐漸呈現出高度同質化現象。與此同時,國內互聯網電視的競爭重心則轉移至電視內容。

外資品牌電視增量又增收

  2017年初至五月底,國內彩電行業銷售量大幅度呈下降趨勢。至618期間,彩電銷量162.7萬台,同比增長9%,銷售額達到了47.5億元,同比增長32.2%。

外資品牌逆流而上 國產互聯網電視隻能拚內容?
  隨著電視銷量的增長,國內彩電行業開始回暖。然而,同期國內彩電巨頭海信、創維、TCL、長虹、康佳等品牌均呈10%以上的負增長,夏普和飛利浦等外資品牌則實現了豐收。根據中怡康線下檢測數據顯示,2017年Q1彩電線下市場夏普與飛利浦零售額同比增幅分別達35.3%和15.7%。

  麵對來勢洶洶的外資品牌電視,國內互聯網電視能用什麽與之抗衡呢?

互聯網電視極具內容優勢

  現如今,智能電視領域紛紛圍繞“4K”“智能語音”“HDR”等黑科技技術,各家電視品牌的硬件配置逐漸呈現出高度同質化現象。與此同時,國內互聯網電視的競爭重心則轉移至電視內容。

  互聯網電視的主要賣點離不開電視機的內置資源。比如以微鯨為代表的互聯網電視品牌,突破傳統行業的常規做法,打通軟件硬件的壁壘,實現一體化運營,構建不同於同行、深度和廣度並存的、垂直且有層次的“雞尾酒”內容模式,成為行業內率先整合多平台海量優質內容、集中運營的互聯網電視。

外資品牌逆流而上 國產互聯網電視隻能拚內容?
  微鯨電視的內容優勢在於,直接整合騰訊視頻和芒果TV等大型內容平台,囊括目前國內最全的TVB影視內容以及BBC少兒、好萊塢等資源庫,在體育方麵,獲得中超聯賽、世俱杯、德甲聯賽等核心賽事版權。另有,微鯨與華人文化旗下的內容公司共同製作內容,並以“微鯨出品”的身份推出《我在故宮修文物》《裏約熱了WHO7》等節目內容。

  反觀外資品牌電視,鬆下電視僅依托芒果TV內容資源,並采用當貝桌麵UI界麵;夏普電視則是單單與愛奇藝影視合作,並使用愛奇藝界麵;飛利浦電視與騰訊視頻合作;索尼的牌照方則為華數。

  國內互聯網電視在內容上更具優勢,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除此之外,單單從電視硬件本身出發,國內互聯網電視還能有哪些突破?

潛力巨大的電視黑科技

量子點技術

  量子點顯示技術近兩年正逐漸被消費者所認同,以TCL、海信為代表的彩電廠商正掀起一股量子點電視的行業變革。近日,風行電視也加入了量子點高端電視領域。

  不同於OLED技術,量子點技術是基於來自化學方法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進行重構的高新材料激發的顯示技術,根據量子點受到電或光的刺激改變其直徑大小,從而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高質量單色光,故而色彩精準而且純淨。

  另一方麵,量子點顯示技術具備低成本、能量消耗低、原材料使用率高、環境汙染小等優勢。目前,量子點顯示技術還處於發展初期,量子點電視還位於高端電視領域,其中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激光電視

外資品牌逆流而上 國產互聯網電視隻能拚內容?
  激光電視在外形方麵更接近智能投影,是利用激光投影機和特殊的金屬幕布來實現。隨著今年小米激光電視正式發布,標誌著國內互聯網電視品牌開始布局激光電視領域,激光電視市場的發展潛力被看好。

  激光電視領域不得不提的就是海信,據統計,今年6月市場每銷售10台激光電視,9台來自海信。不論是產品品牌認知度,還是產品價值優勢,海信激光電視在長達數年的市場積累中,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品牌——渠道——消費者”的三級關係。

  同時,激光電視具有色彩鮮明、亮度高、屏幕尺寸靈活,且安全性高的產品優勢。然而激光電視市場發展並不完善,激光電視品牌寥寥無幾,可挖掘的空間價值巨大。

VR/AR電視

  今年年初很多業界媒體紛紛認定“3D已死”,電視廠商也放棄了3D功能,隨後更有不少人唱衰VR電視。

外資品牌逆流而上 國產互聯網電視隻能拚內容?
  VR電視/AR電視是在虛擬現實概念火爆之後出現的,由於技術不過關、VR內容少,導致相繼推出的VR電視並沒有多少消費者買賬,比如暴風VR電視和創維S9D AR電視。

  雖然目前還沒有真正的VR/AR電視麵市,不過隨著VR/AR技術日臻成熟,VR/AR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VR電視一定有付諸現實的一天,並獲得廣大消費者的一致認可。

人工智能

  2017最火爆的詞匯就是“人工智能”,甚至出現很多打著“人工智能”噱頭,卻並不能實現真正人工智能的電視產品。

  今年以來,互聯網電視均標榜著“人工智能”標簽。事實上這些所謂的人工智能電視,隻是通過人工智能語音遙控器,實現人與“機”的對話,和真正的人工智能服務大相徑庭。

外資品牌逆流而上 國產互聯網電視隻能拚內容?
  不可否認,智能語音的確是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一種。然而除了智能語音識別功能外,通過人工智能電視實現與家庭中的多款智能設備互相聯動,使之成為用戶的貼心管家,操控多智能終端,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服務,也是真正的未來電視。

結論

  外資品牌電視在國內的優勢占比隻有品牌效應。眾所周知,在2010年9月荷蘭飛利浦將彩電業務出售給中國本土企業冠捷後,飛利浦電視已變成地地道道的國產貨。包括鬆下、東芝、三洋和先鋒等日本品牌,均將電視品牌授權國內。

  如今不少外資品牌已經淪為貼牌代加工企業,成為實實在在的國貨,因此大家也不必執著於“洋品牌更放心”這樣的觀念。智能電視發展到今天,國內互聯網電視品牌市場穩定擴張,產品硬件質量有目共睹。同時國內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均采用安卓操作係統,方便國內用戶操作使用,內置有不同牌照方的海量影視資源,保障內容來源正版,還可自行拓展電視資源,使用起來更為放心。

  接下來,互聯網電視應該在硬件技術領域發力,突破智能電視技術領域桎梏,打造更具人性化的人工智能交互體驗!